中宏網品牌6月3日電 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從原始社會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商業文明、信息文明、數字文明,到生態文明幾個發展階段。品牌的發展必須要與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相適應,品牌文明是人類商業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品牌文化的構成同樣需要不斷更新迭代,進一步豐富、充實、升維。因此,品牌也正在從商業文化層面上升為商業文明和經濟文明的層面。
生態文明時代,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是主旋律,商業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是主題,企業的社會責任越來越成為企業戰略發展的主要內容。相應地,品牌也將從過去的以產品銷售為主導,進入到“以協調企業與用戶和諧發展并遵循人類普世價值及‘一心向善’”為主導的發展階段,即品牌文明階段。
品牌文明是品牌價值上升的主要路徑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方向,能引導生產者、供給者、消費者間的良性互動,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品牌已經超出了人類物質范疇。一個好的品牌不僅能給消費者以物質上的滿足、精神上的愉悅與情感上的共鳴,還能引領人們的價值觀和啟迪人們的心智。
品牌文明有三個基本內涵:首先,品牌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是商海燈塔,是戰略核心。其次,品牌已經超出了物質范疇,更是一種精神追求,承載了組織的使命、愿景、價值觀和信仰。最后,品牌建設是一項專業化的系統工程,需要有“首席品牌官(CBO)”制度和非凡的“品牌領導力”作保障。
品牌活動雖然立足于特定的商業活動,但傳播的是文化和文明,是人類高等級的社會實踐。品牌社會實踐離不開特定的文化背景,品牌文明是文化自信的具體體現。進入品牌文明時代,歷史賦予了品牌更加神圣的使命。以中國航天、華為、比亞迪為代表的一批中國企業,依托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已在品牌文明的探索方面做出了重要表率。
“中國品牌,世界共享”,是中國品牌日的slogan。中國要打造世界品牌,讓“世界共享”,品牌文明需要承擔起向世界傳播中華文明的重任。這就要求我們的品牌要有“世界文明”高度,和與世界“共享”的價值觀與行為方式。
根據聯合國有關組織統計,在500多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有220多種,產量居世界第一。但在世界品牌百強中,中國只有少數品牌入圍。品牌文明將是中國企業和中華文明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基石。從品牌文化到品牌文明,是歷史的必然進步。
品牌文明具有深刻和豐富的系統內涵,需要有“首席品牌官(CBO)”的制度保障和品牌專業人才的有力支撐;品牌文明建設任重道遠,品牌文明是商業世界的燈塔,將把人類商業活動指引到新的高度。
“品牌文明”賦予中國品牌新使命,首先是要講好中國品牌故事,其次是要能推動更多中國產品走向世界,再其次是要能實現中華文明價值的合理輸出,最后是要能發出中國關于品牌的正確聲音。
2023年11月,品牌文明(北京)規劃設計院正式成立。這是全球第一個以“品牌文明”為研究對象的規劃設計機構。我將帶領設計院全體同仁,櫛風沐雨、矢志不渝,愿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構建和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相關鏈接:
“文明”一詞起源于哪里?
文明,是人類歷史積累下來的有利于認識和適應客觀世界、符合人類精神追求、能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發明創造的總和。文明是使人類脫離野蠻狀態的所有社會行為和自然行為構成的集合,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工具、語言、文字、宗教、城市、鄉村和國家等等。
由于各種文明要素在時間和地域上的分布并不均勻,故產生了具有明顯區別的文明,如華夏文明、西方文明、印度文明;而波斯文明、大洋文明和東南亞文明等在某個文明要素上,體現出獨特性質的亞文明。
那么,“文明”一詞源自哪里呢?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歷史系教授布魯斯·馬茲利什(Bruce Mazlish)在《文明及其內涵》一書中,追溯了“文明”這個概念在西方語境中的起源,以及如何在20世紀后被中國及其他國家挪用。但究其實,“civilization”這個單詞首次出現在1765年。當時,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政治家米拉波帶來了“文明”的概念,用來指代一個文雅、有教養、舉止得當、具有美德的社會群體。不久,“文明”一詞風靡歐洲,成了啟蒙思想中的常用詞。
然而,在中國,“文明”一詞最早出現是在公元前。距今兩千多年的古籍《易傳》中有“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尚書》則有“濬哲文明,溫恭允塞?!笨梢?,中國的“文明”一詞比西方出現的時間早了近兩千年。說“文明”一詞源于中國,實不為過。
文明和文化的區別
概念定義上:文化是指人類實踐活動所創造的一切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它涵蓋了人類社會歷史生活的各個方面。而文明則主要是指這些文化成果中的精華部分,是人類社會和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內涵范圍上:文化的內涵更為廣泛,包括了人類在征服自然、社會和自我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切活動、過程和結果,無論其是否具有積極的價值判斷。相比之下,文明的內涵較為狹窄,主要關注于那些具有積極價值的人類行為和成就。例如,文化可以包含一些原始的信仰和習俗,但文明通常指的是那些能夠促進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思想和行為。
存在時間上:文化存在于人類生存的始終,自有人類以來就有文化。而文明則是人類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才產生的,是文化的升華和提煉。在文化的基礎上,當某些行為和價值觀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并傳承下來時,它們就逐漸形成了文明。
表現形態上:文化是動態的、漸進的、不間斷的發展過程,隨著社會的變遷和人類需求的變化而不斷演變。相反地,文明是相對穩定的、靜態的、跳躍式發展過程,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然后在某些關鍵時刻發生飛躍性質變。這種穩定性使得文明能夠作為一種遺產被后代繼承和發展。
價值取向上:雖然兩者都是中性詞匯,但是在實際使用中,往往帶有一定的價值取向色彩。一般來說,“文化”更強調多樣性和差異性,盡管也存在普世價值的追求,因為不同的群體可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而“文明”則更強調普遍性和共同性(盡管也承認差異的存在),因為它關注的是那些能夠被大多數人或全人類所認可和接受的行為和價值觀念。因此可以說,“文明”比“文化”更具有全球性或跨文化的意義。(文/梁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