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一核三極四帶多點”的文旅發展格局中,“大張家界國際旅游區”作為核心增長極,承載著推動全省文旅產業升級、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任。張家界以大峰林聞名于世,每年吸引數千萬游客,是湖南旅游五張名片之首。但構建大張家界國際旅游區,絕非僅靠單一景點的單打獨斗,而是需要整合周邊城市資源,形成協同發展的旅游生態圈。
常德,這座沅江與澧水滋養的城市,坐擁92%森林覆蓋率的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深藏著中國南方最大原始森林的生態密碼,是湖南省海拔高差最大的城市;這里也是土家文化與荊楚文明的交融之地,文化厚重、人杰地靈。當“大張家界國際旅游區”的建設號角吹響,常德文旅不再甘于做配角,而是要以打開“核武庫”的姿態,在曾經的“北戰壺瓶山”開發口號之后,以更大格局、更大氣勢開發大壺瓶山國際旅游度假區,正是這盤戰略棋局中的關鍵落子。“大壺瓶山”將打破地域邊界,有效規避生態紅線,與張家界的奇峰、湘西的風情形成挨邊和互補,以高度差異化的喀斯特峽谷挑戰、生態康養旅居和文化震撼體驗,祭出狠手,發射常德文旅的“超爆原子彈”,形成一出天下驚的超凡影響力。
一、戰略定位:世界級山地旅游目的地
大壺瓶山區域(含壺瓶山鎮、東山峰管理區、所街鄉等8個鄉鎮)是常德文旅的“生態心臟”與“文化基因庫”。依托“湖南屋脊”的稀缺性(主峰海拔2098.7米,全球同緯度生態寶地),以“山地度假+文化體驗+生態科考”為核心,打造集“國家山地旅游度假區”“世界地質公園”“土司文化圣地”于一體的世界級文旅IP,成為湖南省國際文旅繼張家界、鳳凰后的又一極。
二、資源梳理:七大核心優勢
1.地質奇觀集群
江坪河峽谷、壺瓶山瀑布群(李白曾贊“壺瓶飛瀑布”)、九里坡大拐彎等,形成“峽谷博物館”,可對標科羅拉多大峽谷,開發峽谷垂直體驗旅游、地質研學、自然教育等項目。
2.生物基因庫
壺瓶山已記錄的高等植物有3119種,脊椎動物620種,昆蟲4700余種,是全球200個重點生態區之一,可申報“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打造國際生態科考基地。
3.土司文化與紅色血脈
添平所土司遺址、賀龍革命足跡、王爾琢故里,構建土司風云、紅色史詩敘事,開發沉浸式歷史劇場與紅色研學路線。
4.萬里茶道與禪茶文化
所街鄉水南渡茶馬古道串聯萬里茶路,結合泰和合茶號百年歷史(清代宜紅茶遠銷歐洲),打造“茶山渫水”文旅帶,重現“茶馬史詩”。
5.皂市水庫與龍王洞
皂市水庫作為整個大壺瓶山的“山水會客廳”,可開發文旅小鎮、水上運動、國際溫泉、湖畔露營等項目;龍王洞溶洞群,升級洞中全崖壁“云軌”構建“地下奇境、無限云游”體驗,成為全球溶洞開發的全新模式。
6.民俗風情與隱逸文化
樁巴龍傳說(孝道文化)、土家山歌、長梯隘古村落,分地區打造“中國隱士村”旅居區、山地康養度假區,使大壺瓶山成為“慢節奏、高逼格”的“乘龍”“上隱”旅游勝地。
7.高山氧吧與硒療森林
東山峰云海、森林氧吧與富硒土壤,契合高山康養旅游趨勢,可申報國家高山森林康養基地,開展高山運動與硒氧療愈產業。
三、空間布局:一峰一軸七區聯動人與生物和諧與共
以“壺瓶山主峰”為旗幟、“渫水”為中軸,構建七大功能區:
1.龍王天池(皂市水庫)
開發水上樂園、生態漁村、環湖馬拉松賽道,打造“常德千島湖”,申報國家水利風景區。
2.土司風云(所街、羅坪)
修復添平所土司遺址,建設土司文化博覽館,結合土家擺手舞、織錦技藝,推出“土司夜宴”共鳴式場景。
3.茶道萬里(所街+宜沙古鎮)
修復茶馬古道,聯動現代化茶廠,打造采茶制茶體驗工坊,培育“茶愈”生活方式。
4.天上人間(長梯隘)
依托高山古村落與梯田景觀,開發崖上旅居、星懸民宿、山野研學,復刻一個被人遺忘了的新“桃花源”意境。
5.東山峰景(東山峰)
建設高山滑雪場、云端步道,夏季避暑、冬季滑雪,打造全季旅游目的地。
6.湖南屋脊(壺瓶山)
開發飛艇觀光、主峰登頂挑戰賽,建設“屋脊云游”觀景平臺,強化“湖南之巔”品牌。
7.峽谷激蕩(九里坡)
引入探險、攀巖、峽谷漂流和懸崖極致體驗項目集群,打造“華中第一險谷”。
四、真武陵、最中國:七大概念方向
1.云煙仙俠·隱士村
長梯隘古村改造為隱逸主題民宿集群,定期舉辦禪修、茶道、國學課堂,吸引都市“精神返鄉”人群,包裝打造“中國隱士村”。
2.福壽康寧·孝道村
以樁巴龍傳說為IP,開發龍舞天下文化主題公園,并打造孝心康養項目,并結合中醫理療與富硒食療,成為山野萬物、食藥同源康養旅居基地,包裝“中國孝道村”。
3.茶山渫水·禪茶村
推出“從茶園、茶飲、茶點到茶禪”的全產業鏈體系,聯合石門銀峰、泰和合紅茶品牌,打造茶產、茶旅融合示范區,包裝“中國禪茶村”。
4.龍游天池·溫泉村
皂市水庫開發畫舫、槳板、垂釣、江影夜游,建設濱水市集,溫泉養生村落,包裝“中國溫泉村”。
5.峽谷激蕩·懸崖村
九里坡大拐彎建設垂直攀巖基地、絕壁探險項目和懸崖修煉項目,聯合國際賽事IP,打造“中國版優勝美地”,包裝“中國懸崖村”。
6.民族史詩·土司村
開發土司主題情景劇、土家狂歡宴,打造“土司文化節”,包裝“中國土司村”。
7.生態科考·綠心村
聯合科研機構,推出壺瓶山動植物生境探秘、珙桐群落觀測等高端科考游,吸引國際自然愛好者,包裝“中國綠心村”。
五、實施路徑:“三步走”戰略
1.基礎建設期(2025-2027)
完善交通網絡,公路連接產業,公路就是景區:充分利用G59呼北高速建成通車的機遇期,加快升級龍王洞至壺瓶山,及至各景區的快速通道,其中建設G241壺瓶山至磨市公路、G241石門縣清水灣至壺瓶山等國、省干線。重點規劃建設與張家界各大景區、資源區的快捷聯系通道。同時大力引進低空裝備,尤其是飛艇,通過無人駕駛evtol和輕型飛艇實現大壺瓶山區域定點交叉投送和無限“云游”。
申報世界級品牌:推動“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落地,提升國際知名度。
2.業態完善期(2028-2030)
引入頭部文旅企業,建設七大景區和度假區,其中包括建設高山集群度假酒店和旅居項目,標志性文旅項目和大型旅游度假區。
制定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和百姓投入文旅產業業態內容。
舉辦“湖南屋脊國際山地旅游節”“班夫山地電影節”,聯動央視《地理中國》拍攝專題片。
3.全域融合期(2031-2035)
構建“常德-張家界-壺瓶山”黃金三角線路,融入全省旅游大格局。同時積極融入省際合作,推出宜昌三峽→壺瓶山水→張家界奇觀中華山水文化黃金旅游線路。深化農旅融合,加大茶旅融合,培育生態農產品矩陣,尤其是加大食藥同源產品的研發。
六、傳播策略:喚醒眾智的“破圈”行動
1.IP化傳播圍繞“大山里的河鷹”打造“云端守護者”系列短視頻,以河鷹的視角,俯瞰江河大地,守護湖南屋脊。
2.跨界聯動:與《仙劍奇俠傳》《雪中悍刀行》等仙俠IP和仙俠影視劇拍攝機構合作,在長梯隘取景,打造“秘境仙隱第一村”。
結語
壺瓶山如一柄青鋒刺破云翳,既是湖湘大地挺起的生態脊梁,更是新時代文旅變革的壯闊戰場。這方承載著千萬年時光淬煉的秘境,正以命運的叩問,考驗著決策者高瞻遠矚的戰略智慧,也等待著常德人以破繭重生的勇氣,在經歷桃花源古鎮折戟沉沙的陣痛后,書寫文旅產業浴火重生的傳奇。
當生態的晨曦喚醒層巒疊嶂的蒼翠,文化的星火點亮古老傳說的幽微,裝備的引擎轟鳴著現代文明的脈搏,三股力量在此交織碰撞,如同命運的齒輪開始精密轉動。這不僅是三個領域的突破,更是人與自然、傳統與現代、夢想與現實的深情對話。大壺瓶山,這座被譽為“湖南屋脊”的圣地,正將生態的饋贈、文化的積淀、科技的力量熔鑄成文旅發展的“核武庫”,一旦引爆,必將轟動全國,震撼世界!(作者:黃大維 唐偉)